污水生態處理技術第四講——如何讓單一的污水處理附加經濟效益②
發布時間:2018-10-14 00:00:00來源:admin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以池塘水的治理為例子為大家講解了怎樣在污水處理的過程中附加經濟效益。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在進行污水處理的過程中不要被思維所局限,有些事情,換個思路,往往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所以過多的污水處理附加經濟效益的例子我們不必列舉太多,今天我們還來講污水處理附加經濟效益的思路。我們知道,一般情況下無論是景觀河道還是一些規模的水塘等都屬于公有的,需要政府部門耗費財力來進行治理工作,而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講過,由于各種原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當然再次申明,并不是政府部門不作為,而是各種因素造成的這種結果。那么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呢?
其實我覺得國外一些國家和地區使用的公私結合的方法就很好,大致思路就是把公有的河道或者水體承包給個人或企業,簽訂一個治理協議,由承包方負責進行河道或者水體的治理工作,而承包方可享受的待遇是在不違法違規且不對地貌進行大的改造的情況下對河道或水體進行開發。
比如說以前需要進行污水治理的水塘可以改造為生態魚塘或者是利用我們前面所講的生態浮島技術改造為水上公園。這樣一方面減少了政府用于河道污水等治理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也為社會提供了盈利項目。
- 上一篇:污水生態處理技術第二講——什么是污水生態處理技術
- 下一篇:污水處理之黑臭水體治理